{{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砺剑1号”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上海警方已侦破侵犯知识产权和涉民生犯罪案件70余起,涉案金额3亿余元,累计保护了20余个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合法权益。11月2日,上海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砺剑1号”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上海警方重拳打击侵权假冒犯罪情况,以及侦破一起全国首起假冒服务类注册商标系列案。
10月29日,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牵头上海浦东、长宁、松江、金山、奉贤、嘉定等区公安机关,在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的大力协助下,针对服务领域假冒服务类注册商标违法犯罪行为开展集中收网打击行动,成功侦破全国首起假冒服务类注册商标系列案,清查并关停涉及线下体验、产品维修、汽车养护等服务行业的侵权门店30余处,查获大量虚假授权文书、资质证明、宣传资料,涉案金额510余万元。
虚假授权的山寨体验
开设在上海某大型商场内的一家儿童线下玩具体验店,不论是店招,还是店内装饰、员工工作服,都让人以为这就是一家官方授权门店。唯一不同的,是这家门店相较于市场价略低的服务定价。在这里,消费者可以市场价 6至7成即每次200元左右的价格,购买到积木拼搭、空间架构、玩具机器人编程等各类品牌同款体验项目。
然而,警方调查后发现,这家门店内所有让人以为是官方授权门店的标识和招牌,甚至于官方授权文书、员工资质证明、项目宣传资料,都是该店实际经营人赵某为骗取消费者信任而自行伪造的。经营过程中,赵某伙同他人通过社交软件、电话推销、店铺海报等方式,以品牌官方授权店的名义,对外宣传推广招揽客户,并雇佣不具备相关行业从业资质的人员,为客户提供侵权体验项目。此类门店的服务水准和员工资质都没有得到官方认证,无法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目前,公安机关共清查并关停位于浦东、嘉定、松江等区的此类侵权线下体验门店4家。截至案发,涉案门店累计招揽200余名不知情的客户购买了侵权服务,涉案金额110余万元。
同款门面的低价维修
警方调查发现,在本市多家电子产品维修店内,门店装饰中虽标有品牌注册商标标识和“官方授权”字样,但产品维修价格却远低于市场价。经查,犯罪嫌疑人刘某等人在本市开设电子产品维修实体店铺,在布置装潢和经营服务过程中冒用品牌官方授权店名义,擅自使用品牌注册商标标识,为客户提供电子产品维修服务,并以假冒品牌零配件或低档零配件冒充品牌零配件出售给客户,以此牟取非法利益。
一般情况下,电子产品维修行业的品牌官方门店从业人员都要经过权利企业的一系列专业培训后才能正式上岗,而这些门店雇佣的工作人员在未达到相关行业标准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情况下,擅自对外提供电子产品维修服务。由于维修质量较低,导致电子产品的维修率和返修率普遍较高,严重侵害市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目前,公安机关已累计查处此类电子产品维修行业侵权门店20余家,涉案金额300余万元。
质量参差的低质贴膜
在汽车养护行业,商家应根据车辆各部位不同材料所需的保养条件,采用不同性质的专用护理材料和产品,对车辆进行保养护理。消费者选择品牌养护门店,就是出于对产品质量保障和服务水平可靠的认可。
而在本市某汽配城内,犯罪嫌疑人赖某在汽车养护门店装饰中私自使用假冒品牌商标标识,以品牌授权门店的名义,误导并吸引消费者购买假冒品牌贴膜服务,并按照车辆型号和车身长度,以市场价7至8成的价格,使用假冒品牌或低档贴膜产品为客户提供贴膜服务,进而非法牟利。此类侵权门店提供的贴膜产品不仅质量参差不齐,贴膜工艺也与正牌服务相差甚远,往往会出现起泡、损坏等质量瑕疵。
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累计查处汽车养护行业侵权门店7家,涉案金额100余万元。
警方介绍,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上述犯罪嫌疑人在经营过程中,私自使用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完全相同,或是视觉上基本无差别的假冒品牌商标标识,并误导公众购买经营范围和服务内容与品牌门店相同的侵权服务,其行为已涉嫌违法犯罪,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且此类侵权门店在经营过程中大多存在售假行为,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损害权利公司合法权益,最终侵害的是广大市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目前,公安机关已对赵某、刘某、赖某等30余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余涉案人员已被移交行政部门依法处理,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